周俊:
中等职业教育如何“特”起来
对于职业教育来说,没有特色就没有旺盛的生命力。“让职业教育特起来”是陈宝生部长对职业教育发展生态的期望,更是对职业教育特质的揭示。“特”就是与众不同,与他人有异;“特起来”就是致力于从学校专业实际、师资实际、文化实际出发,致力于“名优土特产品”的创造。中等职业教育如何才能“特”起来,特不特,看工作。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,需要提升工作探索的广度、工作创新的深度和工作推进的力度。
厘清思路把握内涵,建构“特”起来的理论基础
特色的本质就是与众不同。企业管理学上将“特色”定位于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优我好”。中等职业教育的“特色”应是一种先进的、独特的,既具有丰富实践基础,又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理论和行动的综合体。
让中等职业教育“特”起来,其内涵应包括两个方面。
一是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。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,相对于普通教育,在理论基础、应用规律、服务面向、需求特点、学生特质、教学要求、教师能力、办学目标、评价标准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鲜明个性。中等职业教育对其类型特色的研究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,亟须从职业性与教育性相融合的维度去归纳和创新,打造出中等职业教育的“名优土特产品”,形成职业教育的“中国特色”。
二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学校。中等职业学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,也是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最终落脚点。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形成需要众多特色学校的存在,也需要通过特色学校的打造来显现、巩固和提高。
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归纳、提炼和特色学校的打造是中等职业教育“特”起来的两大行动任务。类型特色是中等职业教育“特”起来的前提和基础,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职业教育特色归纳为特色学校建设。必须认识到,类型特色是特色学校建构的前提,对特色学校的打造发挥着规范和引领作用,没有类型特色的归纳和提炼,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特色学校的出现;特色学校的打造是中等职业教育“特”起来的落实和成果,没有特色学校的出现,类型特色的提炼基础就比较薄弱,建设水平就难以得到保证。只有着力于高水平的特色学校的打造,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“世界水平”的中国职业教育特色。
围绕质量立体建设,创新“特”起来的行动基础
提炼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,必须着眼于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行动,着眼于职业教育的未来,坚持整体建设的思路。具体要做到五个落实。
一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职业教育工作,不仅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、工作方针、根本任务、办学方向等,系统回答了职业教育“怎么看”的问题,而且深刻阐述了职业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,阐明了职业教育的办学重点、改革目标、工作原则和发展任务,为职业教育“特”起来奠定了思想原则和理论基础。
二要落实好职业教育规律。依据规律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。坚定不移地遵守坚持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等教育外部规律;坚持不移地坚持以德为先、育人为本、工学结合、学做一体等教育内部规律。职业教育的“特”是以科学性为前提的,只有遵循好职业教育发展规律,才能使职业教育的“特”建构在科学基础上。
三要落实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决策和“中国特色、世界水平”的时代重任,谋划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思路。职业教育的“特”是以时代性、先进性为要求的,只有将建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纳入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框架,才能保证职业教育“特”的时代先进性。
四要落实好服务需求的总体方针,探索让需求者满意的行动路径。中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高质量的需求服务才能求得生存资格,也只有通过高质量的需求服务才能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。职业教育的“特”归根到底就“特”在服务需求上。